在亚马逊雨林的河道里,有一条体长1.5米,外形酷似蟒蛇的鱼类,突然弯曲着身体,释放出一股强烈的电流,把旁边的虾虎鱼电晕了过去。其实,这种会“放电”的鱼类就是电鳗。那么问题来了,电鳗放电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却没事呢?
电鳗的名字虽然带有鳗字,但是和鳗鱼却没有“亲属”关系。因为,电鳗实际上属于裸背电鳗科,反而和鲶鱼的关系更加接近。据了解,一条成年电鳗的体长,可以长到2.5米,体重大约20公斤,主要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
我们都知道,电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放电”。科学家研究发现,电鳗的体内有近6000-10000个,被称为“电板”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紧密排列,构成了电鳗放电的核心“武器”,可以让电鳗的瞬间产生强大的电流。
当电鳗准备放电时,其神经系统就会发出信号,刺激电板中的离子通道开启。此时,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电板内外迅速流动,形成电位差,接着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电流会从电鳗头部的正极,流向电鳗尾部的负极,然后通过周围的水体形成闭合回路。而且,电鳗放电的强度十分惊人,最高可以达到860伏特,相当于数千节普通干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
展开全文
在捕食的时候,电鳗能够利用这种高电压击晕猎物,使它们失去行动能力。同时,在遇到危险时,电鳗则会释放电流来抵御天敌,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不过,电鳗释放的电,和我们生活中用的电还是有区别的。家里用的是交流电,电流方向会不断变化。但是电脑释放的是直流电,电流方向是固定的。
再说了,电鳗的放电时间很短,每次持续约0.002秒,捕猎时会连续放电5-10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电鳗的电流强度约为1安培,虽然不算特别大,但是配合高电压,已经足以击晕猎物。
那么,为什么电鳗“放电”的时候,不怕电到自己呢?
实际上,这和电鳗特殊的身体构造有关。电鳗的重要器官,比如心脏、大脑等,主要都集中在头部,而且被厚厚的脂肪层包裹着,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而且,电鳗放电时,电流会选择电阻最小的路径传播。水的电阻比电鳗身体小,所以大部分电流会通过水传递,而不是穿过电鳗自己的身体。这种情况,就像电工在维修电线的时候,戴上绝缘手套后,电流会通过电线传导,而不是流过人体。
虽然电鳗很厉害,但是在自然界也有天敌。比如,亚马逊流域的巨型水獭就是其中之一,它们体长1.8米,而且动作敏捷,会团队合作围攻电鳗。巨型水獭会避开电鳗的头部,从侧面快速咬住电鳗的身体,让电鳗来不及放出连续的高压电。
不得不说,电鳗的放电能力,简直像是生物界的魔法,但是背后全是科学道理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