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继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皇太极死得很突然,且死前并未指定继承人,这一空缺引发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彼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本应是继承皇位的最有力人选,但却因多尔衮的反对未能成功继位。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两白旗的支持,而豪格则未能有效联合其它势力,导致了权力斗争中的失败。
豪格本有较强的实力,如果他能够团结内外力量,稳固自己的地位,理应可以继承皇位。然而,由于他未能与后宫达成良好的关系,也未能有效争取到其他重要势力的支持,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与豪格相对,多尔衮则通过联合力量,提出支持其他皇子继位的建议,目的是排除豪格。除豪格外,皇太极共有七个存活的儿子,而福临作为第九子,年仅八岁,按理说并不具备显著优势。但意外的是,多尔衮最终支持福临继位,这背后,孝庄(当时称庄妃)显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间曾流传,孝庄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上皇位,甚至曾向多尔衮许诺下嫁,毕竟在满洲的传统中,小叔子娶嫂子的现象时常发生,努尔哈赤去世后,还曾明确希望大贝勒代善照顾自己的妻妾,因此孝庄若嫁给多尔衮也并不显得异常。然而,进入大清建立的时期后,皇族中出现了收继婚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孝庄是否真嫁给多尔衮,史学界有许多争议,但不管怎样,多尔衮显然在此时对孝庄倾心,而福临年幼,更容易控制。基于此,多尔衮支持福临继位,成为清朝的第四任皇帝。
孝庄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成功扶持福临登上了皇位,但她对多尔衮的关系深感复杂。在临终时,孝庄表示,希望皇太极的梓宫能安葬妥当,但因为无法与皇太极合葬,她决定将自己的安葬地放在遵化,以示对丈夫的忠诚。孝庄去世后,康熙帝遵从了她的遗愿,没有将她的遗体葬入沈阳的昭陵,而是将她暂时安置在清东陵的大红门外,设立了“暂安奉殿”以供安置。
直到雍正帝继位后,才下令正式为孝庄建陵并安葬于“暂安奉殿”。这座陵墓被命名为“昭西陵”,标志着孝庄皇太后在清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她在国家历史中的深远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