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金庸在《天龙八部》中精彩刻画了北宋与契丹的恩怨情仇。历史上,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确实辉煌一时,这个存续两百余年的王朝鼎盛时期疆域辽阔,东抵日本海,北至西伯利亚,西达中亚草原。强大的辽国不仅让北宋王朝如芒在背,其影响力更远播至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直到今天,在俄语、土耳其语等语言中,中国仍被称作契丹,足见其历史影响的深远。
翻开史册,匈奴、突厥、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名字历历在目,虽然历经千年沧桑,我们仍能追寻到他们的历史足迹。但曾经叱咤草原的契丹民族,却似乎完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契丹人真的彻底消失了吗?如果还有后裔,他们现在又属于哪个民族?
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公元916年。当时中原正值五代十国的乱世,而在北方草原,耶律阿保机在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正式称帝,建立契丹国。其实早在九年前,这位雄主就已通过平定三次诸弟之乱,废除了传统的可汗轮位制,确立了终身统治。契丹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鲜卑族,数百年来,这个民族一直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繁衍生息。他们不甘困守苦寒之地,屡次南下图谋发展,却屡遭挫败,甚至不得不依附其他强族。直到唐代,契丹才真正崛起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阿保机称帝前,通过著名的盐池之变统一了契丹八部,从此开启了南侵中原的征程。此时的中原正值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公元936年,后唐将领石敬瑭为夺取帝位,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一卖国行径不仅让他建立了后晋政权,更让契丹获得了南下的战略要地。十年后,契丹铁骑果然长驱直入,攻破开封灭亡后晋,暴露了其统治中原的野心。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成为汉族心中永远的痛,也为后来金、蒙古入侵中原埋下了祸根。可以说,辽国的兴衰,都与石敬瑭的一己私利密不可分。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面对新兴的宋朝,辽国在982年迎来转机,圣宗即位后由萧太后主政27年。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推行农业改革、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使辽国国力日盛。1004年澶渊之战后,辽宋签订和约,维持了长达120年的和平,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之势。但好景不长,辽道宗时期朝政腐败,内斗不休,国势渐衰。与此同时,东北的女真族悄然崛起,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建立金朝,仅用十年就灭亡了辽国。
虽然辽国灭亡,但契丹文化在辽东地区影响深远。辽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著名的红山文化。当地流传着仙女驾青牛与仙人骑白马在河畔相遇的美丽传说,为契丹起源增添了浪漫色彩。契丹八部原为八个部落联盟,阿保机通过武力统一各部后开始南侵。契丹在其语言中意为镔铁,这个民族在祭祀时常使用青牛白马,既是对传统的尊崇,也体现了游牧特色。
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契丹人勇猛善战,精于骑射。西汉时曾与匈奴联手对抗汉武帝,后因匈奴势大被迫迁往大兴安岭。待匈奴西迁后,契丹重返故土,登上历史舞台,其远祖鲜卑族更成为五胡乱华的重要角色。经过漫长迁徙,他们最终在辽河上游定居,逐渐演变为契丹民族。尽管屡次南征北战,这个顽强的民族却始终难觅永久的安身之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