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美案
年龄最大的状元70有余最小的年仅9岁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尹枢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考试中状元时年已71岁,尹枢也被称为“古稀状元”。尹枢应试还有段轶事。那年,主考官杜黄裳是第一次担任主考官,苦想选才公允之策,三场试毕后他对众举子道:“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怎么就没有人帮我一把?”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尹枢上前问道:“不知您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没有人写榜。”尹枢道:“我愿从命。”写到状头时,杜黄裳问:“写谁较好?”尹枢毫无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尹枢毛遂自荐做状元,一时间轰动朝野。
宋代的童子科武状元朱虎臣是古籍中记载的年龄最小的状元。朱虎臣,号武伯,浮梁人。《宋诗纪事》记载:绍兴年间(1131年至1162年),朱虎臣年仅9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的有13人
在封建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三者合称为“三元”。乡试是在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经童试录取的生员方有资格应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会试在京城礼部举行,各省的举人皆可应考。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之为会试恩科。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或钦命大臣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一名称为状元。应试者若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名列第一,即所谓“连中三元”。旧时戏曲和小说中常有连中三元的故事,其实考中状元已经很难,连中三元更可谓难上加难,历史上连中三元的只有13人。有据可考最早的连中三元的人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驸马
史上最有气节的状元文天祥
在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状元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至1283年)是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年)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会试,对策集英殿。宋理宗赵昀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他文思泉涌,运笔如飞,洋洋万言,其中除了部分针对试题作答而外,很多议论大胆独特,被宋理宗皇帝钦点为状元。文天祥考中状元之时,正好20岁,朝廷授以宁海军节度判官。后曾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元军南下,文天祥率兵抗元,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北京柴市从容就义,其著名的《正气歌》等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文天祥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文天祥的家乡吉安市也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
驸马状元只有唐代郑颢1人
中国自古以来,民间就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成男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于是民间文学便进一步将最风光的“洞房花烛”与最荣耀的“金榜题名”联系起来—既中状元又当驸马,后世还出现过不少关于状元驸马的戏剧,如京剧《秦香莲》,又名《铡美案》以及黄梅戏《女驸马》等。其实,舞台上的状元驸马几乎都是虚构的。比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剧中描写的是他北宋年间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然而据考,陈世美虽实有其人,但他既不是状元,也不是驸马。《女驸马》中的主人公冯素贞女扮男装进京、冒名应试、高中状元并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故事,更是纯属虚构。在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郑颢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娶了万寿公主。(赵无极)
[责任编辑:邱晓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